找到相关内容194篇,用时18毫秒. ·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
  • 谈“空即是色”

    中论四谛)。这是一种最客观、理性的观察法。所有的思想家们都可以提出他自己对客观存在事物的认识,各种认识尽可各各不同,但是对龙树此种认识法,你不能否定他是错误的。他不承认事物本身有著实在的本质,这是他...,重重相关的存在关系去看,不用说,每一件事物的本质,都是“空性”的。(注:这种讲法,原本是华严的法界缘起,与龙树的空缘起,还稍有一点差别;空缘起,从事物的当下,即可以到当体即空,不需要从事物的...

    澹思居士著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7071048941.html
  • 霍韬晦《有与空》

    法不能有独立性,都是被约制的存在。我们之所以说有这个法、有这个存在,理由纯粹是因为我们对它有经验,从主体上说有这一法,把主体上的构作套上客观。这一点在《中论》〈四谛〉的三是偈中有清楚的说明︰‘众缘...可能有独立的自体。《中论》〈有无〉云︰‘众缘中有性,是事则不然;性从众缘出,即名为作法。(中略)性若是作者,云何有此义?性名为无作,不待异法成。’又说︰‘若法实有性,后则不应无。性若有异相,是事终...

    霍韬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7123649689.html
  • 天台宗的五时八教

    即是心,心即是诸佛 不思议解脱云云。”  以上《中论四谛》之四句偈:“众因缘生法,我说即是空,亦为是假名,亦是中道义”。说明四教而归于心。更引涅槃之生生不可说,生不生不可说,不生生不可说,不生不生...之事,今界内钝根众生,修析空,观照四谛之理,断破见思,分段生死,证小乘偏真涅槃。三藏教,另有声闻、缘觉、菩萨之异,然同断见思,同出三界,同证偏 真,同行三百由旬之入化城。三藏教之极果,为灰断佛。何以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7384053069.html
  • 从Postmodernism一词的误译试论对其理论的再解读

    含义“众因缘生法,我说即是无,亦为是假名,亦是中道义”(注:《中论?四谛》转引自郭朋:《隋唐佛教》,齐鲁书社1980年版。),对中道学派作了解说,因缘是出发点,由此而表现为空和假名,也就是说事物...就是消解本体论,它是一种以双谴思维方式为其表征的方法论。为了更清晰地把握这一理论实质,文章还援引了大乘佛教般若中理论作为参照。  【英文摘要】The word of postmodernism has...

    章立明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8111454929.html
  • “菩萨”的伦理学意蕴

    也。自觉所追求的,正是像佛陀一样成为一个觉者。换言之,自觉意味着将成佛作为修行的最高  众因缘生法,我说即是空。亦为是假名,亦是中道义。(《四谛》)  这就是有名的“三是颂”。对于这一颂,至少有三...大般若经》的要义在《心经》,即《般若波罗蜜多心经》。更进一步,我们或许可以说,《心经》的要义在开首第一句:“自在菩萨,行深般若波罗蜜多时,照见五蕴皆空,度一切苦厄。”而就在这一句里,自觉而觉他的意思...

    刘梁剑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6294660267.html
  • 龙树与智顗实相思想异同之辨析

    这种共法的根本内容即是“因缘即空”思想,那么又有何理由相信智顗实相思想完全违背了缘起性空原理呢?  其实,学界对智者与龙树关系的争论主要集中在智顗对《中论》“空假中”偈的表述。《中论·四谛》云: ...不可固执一端,且不可将之自性化,故智顗常以‘随情、随情智、随智’来解说佛所说法,其诠释《法华经》之境谛时,则透过十如是境、十二因缘境、四谛境、二谛境、三谛·境、一谛境、乃至无谛等,来解说谛理。此可以看出...

    张 刚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6512861509.html
  • 佛教般若与叔本华的唯意志哲学

    强调某一方面,因此在认识事物是空的同时,他们并没有否认世俗法。由于佛教中理论兼顾了空与有,也就使得他们在谈空时没有否定事物的存在,即世俗谛,《中·四谛》中说如果只看到空,就会破坏世俗法,“空法坏...苦的聚集。   这么多的苦,佛教认为人由于无明而生起的爱欲、烦恼,而烦恼又会使人造作种种业,这是人生痛苦的根源。   为了消除痛苦和烦恼,佛教提出“灭谛”,让人断除欲望,以求解脱。《四谛》中说:“欲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6583761914.html
  • 《中论》的核心思想现实意义

    表现。  假如一切法不是性空的,则必事事物物都有其自性,事物若有自性,则缘起现象必不能产生,一切生灭现象亦不可能存在,而导致这世界的僵化、固定和静态。如《中观论·四谛》云:“若一切不空,则无有生灭...就是建立在这个“空”义上的。在常人的心目中,总认为一切人、事、物都有实不变、固定、自存的本体,然《中论》者却认为这是起于感官或理性的谬误执著,而对执著实有、实空的任何见解加以呵斥。如《中·有无》...

    见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7120662596.html
  • 格义佛教

    ,缘散而灭,此一因缘和合的观点来说。为般若的“空”所下之最好的定义者,仍应算是龙树菩萨,他在《中论.四谛》中说:“因缘所生法,我说即是空,亦为是假名,亦是中道义。未曾有一法,不从因缘生,是故一切法...式的说法,所以他说:“故谓本无,非谓虚豁之中,能生万有也”。吉藏《中观论疏.因缘》也说:“安公本无者,一切诸法,本性空寂,故云本无。”,因此,释道安的本无义,并不是定立一个“无”的本体,可谓较合乎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7124962616.html
  • 大乘不离小乘

    ldquo;不生亦不灭,不常亦不断,不一亦不异,不来亦不出”;“四谛”的“三是偈”:“象因缘生法,我说郎是空,亦为是假名,亦是中...中论”最后的“涅槃”,还以偈说:“涅槃与世间,无有少分别。世间与涅盘,亦无少分别。”又说:“涅槃之实际,及与世间际,如是二际者...

    蔡惠明

    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1331664159.html